2010-12-20

《分享》千元大鈔拍賣 - 人生陷阱

在某個雞尾酒會上,張先生從口袋里掏出一張千元大鈔,向所有的來賓宣布︰
"他要將這張千元大鈔拍賣給出價最高的朋友,大家互相競價,以50元為單位,到沒有人再加價為止。"

"出價最高的人只要付給張先生他所開的價碼即可獲得這張千元大鈔,但出價第二高的人 雖無法獲得千元大鈔,仍需將他所開的價碼如數付給張先生。"  

這個別開生面的'以錢買錢'的拍賣會,立刻吸引了大家的興趣。
開始時,'100元'、'150元'、'200元'的競償聲此起彼落,到價碼抬高到'500元'時,步調緩和了下來 ,只剩下三、四個在競價。最後只剩下王先生和林先生在那裡相持不下。  

當王先生喊出'950元'時,張先生彈一彈他手上的千元大鈔,曖昧地看著林先生,林先生似乎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1050元! '

這時會場裡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張先生轉而得意地看著王先生,等待他加價或者退出,王先生咬一咬牙說︰'2050元! '

人群里起了更大的騷動,林先生擺一擺手,喝口雞尾酒,表示退出這個'瘋狂的拍賣會',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結果,王先生付出'2050元',買到那張'1000元'鈔票,而林先生則平白付出了'1050元'。兩人'平分秋色',各損失的'1050元'都納入了張先生的荷包。  


陷阱的三個特徵,這個遊戲是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甦必克(M.Shubik)發明的, '想拍賣錢的人幾乎屢試不爽地從這拍賣會裡'賺到錢'。 它是一個具體而微的『人生陷阱』,參與競價的林先生和王先生在這個"陷阱"裡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後都付出了痛苦的代價。  

自古以來人類為捕殺動物所設的'陷阱',通常有下列三個特徵︰  
1.有一個明顯的誘餌。  
2.通往誘餌之路是單向的,可進不可出。  
3.越想掙脫,就越陷越深。


人生道上的大小"陷阱"多少也與此類似。  
社會心理學家泰格(A.Teger)曾對參加'千元大鈔拍賣游戲'的人加以分析,結果發現掉入'陷阱'的人通常有兩個動機,一是經濟上的、一是人際關系上的。  

經濟動機包括渴望贏得那張千元大鈔、想贏回他的損失、想避免更多的損失人際動機包括渴望挽回面子、證明自己是最好的玩家及處罰對手等。千元大鈔就是一個明顯的誘餌。  

開始時,大家都想以廉價而容易的方式去贏得它,希望自己所出的價碼是最後的價碼,大家都這麼想,就不斷地互相競價。  

當進行一段時間後,也就是出價相當高時,相持不下的兩人都發現自己掉進一個陷阱中,但已不能全身而退,他們都已投資了相當多,只有再增加投資以期掙脫困境。  

當出價等於'獎金'時,競爭者開始感到焦慮、不安,發現自己的'愚蠢',但已身不由己。  

當出價高過獎金時,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都是'損失者',不過,為了挽回面子或處罰對方,他不惜'犧牲'地再抬高價碼,好讓 '對手損失得更慘重'。    


人生到處有陷阱    

在日常生活里,大至商場上的競爭,小至等候公車,都有'陷阱'在等待著你。  

譬如公車平常是十五分鐘一班,當你花在等待的時間超過十分鐘後,你會開始煩躁不安,但通常你會繼續等下去,

等到超過十五分鐘公車還不來時,你除了咒罵外,也開始感到'後悔'——你應該在十五分鐘前就走路或坐計程車去的。  

但通常你還會繼續等下去,因為你已'投資了那麼多的時間',不甘心現在改坐計程車,結果就越陷越深,無法自拔,直到公車姍姍來遲,你心理的困境才獲得解脫。  

但人生有很多'目標',並不像公車那樣'必定會來臨',而且投資的也不是你'個人的時間'而已。

如何避免蹈入陷阱 在人生道上,如何避兔蹈入這類'陷阱',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心理學家魯賓(J.E.Rubin)的建議是︰  
1.確立你投入的極限及預先的約定︰譬如投資多少錢或多少時間?    
2.極限一經確立,就要堅持到底︰譬如邀約異性,自我約定'一次拒絕就放棄',不可改為'五次里面有三次拒絕才放棄。'  
3.自己打定主意,不必看別人︰事實證明,兩個陌生人在一起等公車,'脫身'的機會就大為減少,因為'別人也在等!'  
4.提醒自己繼續投入的代價。  
5.保持警覺。  

這些方法大家也許都知道,但'知易行難',
一旦掉進人生的陷阱,抽身是不太容易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