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8

【讀想】《打造將才基因》之 系統習慣的養成

什麼是「系統」?
「系統」一詞,其涵義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圖(Philebus)、亞里士多德和歐幾里德等。它的意思是「總體」、「群體」或「聯盟」。所以,系統泛指由一群有關聯的個體組成,根據預先編排好的規則工作,能完成個別元件不能單獨完成的工作的群體。(取自 維基百科 )

而系統思考,就是當面對一項事物時,能先對事物有整體的Whole View,然後再針對其中的組成部分分析,並找出關聯性。以工作來舉例,若老闆交辦要做一份專案簡報,或是你要跟老闆回報專案或工作狀況,你會如何進行呢??

有些人在對主管報告時,是以Button-Up的方式進行,也就是從頭到尾逐一地依時間進程,陳述事情的執行經過與結果;這樣的方式,除了考驗主管聽取報告的專心與耐心(畢竟主管們可是日理萬機,時間除了寶貴,還是寶貴啊!!) 之外,同時也展現個人在系統表達上的能力(是否有系統、有結構??)。

而若是改為以Top-Down的方式,先讓主管對報告的結果有整體而全面性的了解之後,再針對報告內相關的各部件(事件)細部說明,並陳述其關聯性,主管就能在聽取報告時,同步建構起整個Whole View,並在細部的關聯說明中,逐一串聯各部件(事件),並建立各部件(事件)間的關聯性,除了有助於對問題的通盤考量與決策外,也能分析並找出潛在而未發生的問題,以提早因應。

系統習慣,就是養成「先掌握全部、再拆解成部件」的習慣;而表達時,以先說明整體、再說明部件的方式,就是系統表達的習慣。透過有系統的表達,聽者就能依著表達的順序,建立起先整體再部件的架構,使得聽者與講者都處於系統習慣的演練之中,有助於延伸出個人的系統思考與系統分析的習慣與能力。

經由系統習慣的養成,除了有整體Whole View的建構能力之外,同時也訓練著自己面對一項事物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以有結構、有層次的方式表達,連結並建立個人的思考網絡。

PS. 生活上亦然;若想讓聽者接受自己的想法或論點,首先先讓聽者有整體的概念,再順著你的細部系統表達以建構關聯;如此一來,除了可以讓聽者在第一時間就先對你所要說明的內容有個整體性的了解之外,也能讓聽者對你的陳述有個預期的準備,能就其中的疑惑提出討論,這樣你才有機會達成你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